成语:以口问心
拼音:yǐ kǒu wèn xīn
解释: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。指人说外行话,话不投机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,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和何面目见之?’”
例句:
出自:
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注释:相:互相;安:安稳。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,还过得去。比喻庸人自扰。亦作“畏影恶迹”。
典故:《元史·张德辉传》:“若宰民者,头会箕敛以毒天下,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,为害尤甚。”天地都感到愁苦、凄惨。形容极其悲惨(多用作渲染气氛)。
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创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;三年者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”
注释:情生根爱结胎。形容爱情根深蒂固比喻多年刻苦磨练。
典故:《维摩诘所说经·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流年:光阴。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
元·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你看此女非凡,真乃九天仙女也。”
注释:凶:不吉利。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,凶害多,吉利少喜悦而无拘无束。
典故:清·嬴宗季女《六月霜·典钗》:“索将他倒箧倾囊,付质求沽尽易钱。”楫、桡:划船的桨。形容划船工具精美名贵
金·元好问《戏题新居二十韵》:“就中此宅尤费手,官织工材半佣顾。十寒一暴半载强,才得安床置铛釜。”
注释:趁着形势大好时就收兵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
典故: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八:“一身两头,近适二家,乱不可治。”混:搀杂,冒充。拿鱼眼睛冒充珍珠。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。